股東權益報酬率 ( ROE )-看財報算籌碼挖出獲利爆衝股

股東權益報酬率

股東權益報酬率 用來衡量企業運用淨資產能力的指標該數值越高表示企業運用的效率越好,以財務計算公式為

  • ROE = 稅後淨利 / 股東權益
  • 股東權益 = 企業總資產 – 總負債 = 淨資產

 

股東權益報酬率 ( ROE ) 的財務概念

從公式中得知,企業的總資產是由淨資產與負債兩者所組成,其中淨資產又稱為股東權益。財務的名詞會讓人有點頭疼,換成購屋的說法較容易理解;每個家庭都會因居住的需求而購買屬於自己的房子,以現今的購屋條件來看鮮少有人直接用現金的方式支付大多是透過自備款+貸款成數的方式來達成人生的夢想。假設現在的初次購屋條件是要至少要自備1成頭期款,那如果要購入1,000萬的房子就需準備100萬的頭期款,將上述的例子轉成財務名詞。

我們可以看出,在這次的購屋行為中實際投入的資金為100萬也就是所謂的淨資產,但透過舉債的方式個人可以取得市價1,000萬的房子。其實企業的資金運用方式跟我們日常生活的運用方式也頗為類似,只要稍作轉換就容易理解。所以簡單來講 ROE 企業拿多少資金來賺進多少獲利,在相同獲利數字下,用越少的資金來達成者表示運用的效率越佳。

以一般而言,大型成熟企業對於該指標的要求為10%,而中小型企業則是15%以上。基本上企業的規模越小對於市場變化的彈性較高,理應有較佳的 股東權益報酬率 表現。我們將這兩者的關係整理成表格如下:

ROE

 

ROE – 怎麼判斷績效強弱

曾經有人問美國股神巴菲特如果要選出幾個指標來代表企業的話會如何選擇,他的回答是:[ ROE、ROE、ROE]從這段言談中可以看出他對於該指標的重視度,而在選股的實務上更是應該將該指標列入必選用的名單之中。用個簡單的例子來說明,我們如何用該指標來判斷公司的獲利能力是否足夠。假設今天有一間A公司發布新聞說該公司今年度獲利數值為1億台幣,而另一間B公司則是年度獲利數字為4千萬台幣,所以我們是否能因此認定A公司的獲利能力優於B公司?

仔細想想,在這邊是有問題存在。就以下表來看,雖然我們知道兩間公司的獲利數字有倍數的差異,但兩家公司的淨資產數字卻是個未知數。故單純用獲利數字來決定公司獲利能力的優劣有失公允。

那假設投資人對於兩間公司有興趣並進一步調查淨資產的狀況,發現A公司的淨資產為100億,B公司的淨資產為2億元。依據這個結果再重新套入表格中並計算出 ROE 數值。從計算中得知,A公司的ROE僅為1%而B公司則為20%。換言之,原本看似獲利頗豐的A公司實際上運用資金的效率極差,將資金交付給A公司運用到不如放在銀行定存就好。而B公司則是妥善運用股東所交付的資金來創造價值,投資人可以放心的投入並期待未來有好的投資回報。

 

ROE 財務趨勢觀察重點

在理解 ROE 的意義與判斷上的基準後,投資人最關心的莫過於該指標對於實務上該如何有效的判讀。在這個地方有個簡單的判斷方式,數據趨勢往上最佳,其次是平,避開趨勢往下。就台股而言, ROE 趨勢能一路向上的攀升的公司屬於鳳毛麟角,若有機會發現時最好是立即納入口袋名單內等待有好價位浮現時趁機建立投資部位。

在股市實務上,可以用5904寶雅作為說明案例。寶雅為國內美妝及生活用品零售通路廠商,其品牌經營特色為提供消費者更多選擇、平價實用及高性價比且快速採購一站式通路模式,目前全台總店家數為101 家並計畫逐年進行展店動作,整體市佔率超過60%。主要商品銷售包括保養18%、飾品與紡織品18%、家百14%、彩妝11%、洗沐10%、食品9%等,每間店面的架上商品約在4萬件左右,其主要目標客戶群為15~49 歲之女性族群,而由於客人採購項目屬低價位日用品、彩妝品項,故景氣波動變化對公司實質獲利影響不大,這也是傳統日常用品通路的優勢之一。

而隨著該公司的通路逐漸由都會區逐漸轉向到其他的鄉鎮區域,在日常周圍發現該公司的通路比例也有攀升的跡象。當然在企業規模擴張的過程中,若財務績效也一併提高的話將會有效的吸引市場的資金進而推升股東持有報酬率狀況。

首先,我們先來看看該公司在整體經營績效的表現如何?從過去八年的稅後淨利數字來看,該公司的稅後淨利數字逐年的增加由2007年的152.9百萬增加到2014年的772.46百萬,足足提高了5.05倍之譜,這表示該公司在經營規模擴大的同時也一併提高了整體的獲利能力。但我們不要忘記了,提高了5.05倍這個數字看起來頗為不錯,但重要的是該公司是拿了多少淨資產去提高獲利數字,若是淨資產增加的速度高於稅後淨利提高的速度,那就實際而言經營的績效是下降的。這時就要觀察ROE的趨勢來快速判斷該公司是否有透過提高淨資產的方式來增加獲利但卻是犧牲經營的狀況發生?

股東權益報酬率圖:股魚製表 – 5904 寶雅 最近八年的ROE走勢

而我們從圖中走勢資料可明顯看出該公司的 股東權益報酬率 走勢從13.81%一路走升到34.93%的水準,這顯示在獲利能力增加的同時 ROE 的數值並沒有被犧牲掉反而是企業在通路擴大的同時也獲得更好的經營績效。那投資人另一個關心的問題是,公司的經營績效增加是否能反映股東的持有報酬率上呢?我們可以透過逐年報酬率的數字來觀察報酬率與ROE走勢是否有關聯性?就財務的理論而言,當經營績效增加時表示能分配給股東的利潤增加會連帶使得個股的評價上升,畢竟就股東的角度來看,投資的最終目的就是要取得利潤分配,能夠分配越多利潤的公司便能吸引到越多的資金關注。

製表:股魚 (年度報酬率計算模式:每年1.1買進;12.31賣出,期間除權息作還原計算)

由表中可以清楚發現,當ROE一路走升的同時在這段期間持有該公司股票的投資人也一併享受到企業績效提升時所帶來的評價上升的效果,所以當投資在進行選股動作時務必要將ROE納入重要的考量當中並仔細觀察該公司的是否有出現該數據走升的跡象,若有的話要好好的觀察是否良好的買進時機點出現。

講到這邊投資人或許會問,那為何不在一開始發現的時候就買進非要等到有好的時機點出現時才出手購入呢?這是因為股價因市場不斷交易的關係,每天都有產生波動變化,倘若發現個股時股價的價位偏高則會大幅度抵銷未來的報酬率,而企業的經營本身會因為競爭態勢、法規變化而造成體質的變化,雖然透過財務數據的觀察可以找出趨勢方向但沒有人可以保證未來一定會一如預期的發生,這樣是太小看企業經營的難度。是故在每次投資時都必須盡可能的降低投資風險(優質財務績效)並拉高潛在的報酬率(降低部位建立成本),才是投資的重要準則喔。

——————————————————————–

補充說明: 增資減資無好壞,弄清目的最重要

在2013~2014年間各企業為因應環境變化紛紛祭出增減資的手段來調整企業體質。對於一般投資人來講,到底增資減跟企業經營績效是否有連帶關係常成為詢問的焦點。其實增減資的[資]字,指的就是股東權益。增資簡單來看就是提高股東權益,而減資便是降低股東權益。一般的情況下聽到減資感覺上就像是會發生甚麼壞事一樣,這是一種慣性的錯覺。在財務的世界中增減資並沒有好壞之分,必須要透過用途與結果來判定。

根據最近幾年常見的增減資狀況,我們可以整理出幾個模式:


其實從表中可以發現,現金增減資可能有好有壞,必須小心檢視現金減資的是由來判定。以2014年的2327 國巨的現金減資案來看,就屬於一種成功提高經營績效的做法。該公司在2014年6月時宣布高達70%的現金減資,每位股東若參與現金減資的話可以退回每股7元的現金。

而我們實際從減資前後來看,該公司的ROE變化:

以國巨的案例來看,該公司的經營者發現被動元件的景氣回溫並透過現金減資降低公司持有的股東權益,在兩者的帶動下該公司的ROE數據表現一口氣創下八年的新高紀錄。

製圖:股魚

所以下次發現公司宣布增減資的時候,記得要看清楚公告的內容是什麼,才決定是否要參與喔。

財務指標教學延伸閱讀:
1. 買對不買貴!從 ROE & 本益比 判斷股價高低
2. 股價淨值比 – 簡單但常被誤用的指標
3. 從 EPS 與 本益比 挑好股

—————————————————————————–

加入股魚好友,充實更多理財好知識

想提早結束退休展開新人生,讓投資理財助你一臂之力。

g>

Related Posts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