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財報選好股 – 環宇廣播電臺96.7 (主持人:林宏文大哥)

看財報選好股 – 環宇廣播電臺96.7 (主持人:林宏文大哥)

其實這個上半年採訪記錄,有點懶最近才整理好。林宏文大哥是個專業的財經主持人,也在今周刊有專欄撰文,很榮幸受邀談談對於財報選股的作法與產業的走勢,很意外林大哥跟科技產業相當有淵源,聊起來真的有一見如故的感覺。

一,看財報選好股,一直是投資方法中很主流的作法,請您分享幾個您觀察財報的主要原則?另外,是否可以舉一些實例來說明。此外,在這些原則下,您是否還會搭配其他的條件,例如技術指標或其他觀察點?是否還可以分享一下,您覺得觀察財報時,有沒有什麼前提條件或限制因素?

財報幾個原則:

數字面:

  • ROE(權益報酬率)有沒有達到基本的投資門檻 (2% 都沒超過的話,那不如定存),8%是個基本要求。(5.5% + 2.5% = 8%)。像是近期威盛因跨足AI & 無人商店的商機因而股價持續走揚,但其年度稅後ROE僅為95% (毛利:28.86%、營業利益率:-29.77%),向這樣的個股就不會是納入觀察名單內的。
  • 三率的比對觀察:毛利、營益與淨利是個基礎指標,要放在一起看比對企業是否符合預期。有些人選股傾向於選高毛利公司認為那是企業競爭力的象徵,但公司的經營型態不同像是代工業多是賺取管理財為主,這樣公司毛利容易偏低。像是IC設計業賺的是技術與設計財,硬體投資少,毛利率本來就偏高。所以用單一指標論斷容易偏頗要放在一起看,像是剛剛說到的威盛毛利高達86%,但營益率卻為-29.77% 這表示內部成本偏高有營銷管理上的問題需要克服。例如最近因499吃到飽事件的中華電(ROE : 10.75%、毛利:35.46%、營益:20.53%、淨利:21.1%)從這幾個基本數字就可以判斷該公司電信服務的性質獲利狀況不錯且大多是本業收入的獲利為主,這樣就很符合財報投資的要求。
  • 財報投資會希望以專注本業的公司為主,因為業外不容易預測有時像是開獎一樣。本業收入為主的公司從每月營收的變化也較容易預判經營狀況。專注本業且有較佳的可預測性是好的基本要件。

財報就像是張相片,拍的是當下的美好。當然要讓當下照片來美好攝影師的功力很重要,好場景好模特兒加上好攝影師出來的自然是美美的經典照片。這中間的過程就如同故事一樣文字都停留在過著幸福美好的日子,但實際狀況就不知道了。財報有沒有盲點、可不可能被美化這些答案都是肯定的,搭配一點其他的觀察來輔助也是很重要的。

 

非數字面的:

  1. 該公司的過往有沒有奇怪的消息(像是假帳、內部人管理問題、財務主管忽然走人、內部監察人內訌之類(例如近期的8287英格爾 遭獨立董監指出該公司被經理人淘空)), 無風不起浪這些傳出怪問題的公司能不碰就盡量避開。
  2. 公司有換過名字的要注意,這個通常是之前經營不善或是有爆發財務危機藉由換名字來重新爐灶。但公司是個法人的形式,會怎麼運作主要還是看大腦(經營者)只是換個名字但是經營者沒變,能有多大的起色是值得懷疑。
  3. 會計師的簽證評價分成五種(無保留、修正式無、保留意見、其他意見….)。一般常以為財報數字都是會計師簽審過的,基本上只對了一半,會計師出示的財務數字還有評語上的差異。若是對公司財務數字查核屬實則以無保留意見為主,若是查核有疑慮則是保留意見。只要看到保留意見或是其他意見,該公司的財務數字可信度基本上就不高了,因一般人大多是透過證券商的網站查詢財務數字,就沒看到會計師的評語,這樣會漏掉會計師給出的暗號。

除了上述外,在翻開財報前,都會想一下該公司的產品(服務)有沒有辦法用自己的理解說出來?!因為我不想要碰一些自己搞不懂或是不喜歡的個股。我喜歡「能力圈」這個說法只選自己能力圈所及的內容,確定可以瞭解與觀察到的事物是最佳的選擇。像之前上課的學員上課前都會到便利超商買飲料繳費,天天都在用甚至於依賴,但在投資時卻從來沒想過要買超商的股票。

此外在財務指標數量上會盡量控制在5個以內,我們經常以為越多越好但實際上越多只會造成決策上癱瘓。像是七八月很多人要準備出國旅遊,但是一口氣給他好多的地點可以選擇他反而無所適從,若是指定要去那個區域的話反倒是可以快速決定行程內容。所以多不見的好,適度是很重要的。

投資也是很忌諱 All in 跟借錢投資 這兩件事,保持投資時的從容心情是面對市場波動的不二法門。

 

二,我看到股魚兄也寫了許多投資相關的書,可否分享一下您多年來累積的投資哲學及心得,以及除了財報之外,您其他的投資方法等,並且舉一下例子。此外,今年是一個國內外都處於較動盪的一年,可否談談您的操作邏輯與策略好嗎?

我投資的哲學是盡可能的簡單與只投入讓自己心情可以控制的數額。

-簡單:指的是指標方法要簡單,能夠用一般計算就取得的指標最為理想,像是那種需要利用電腦運算才能得到的指標,我認為那個是學術殿堂爭論用的東西,一般投資使用這樣的指標不切實際。另外投資標的跟方式也要讓自己覺得簡單輕鬆,近期將投資部位中的ETF比例逐漸拉高也是希望減少觀察個股,將注意力放在整體市場表現上就好。

-心情可控制:每個人可以承受的風險數字不太一樣,我先定義一下所謂的風險指的是損失多少錢你不會覺得很在乎甚至於可能會忘掉的那個數字。像是學生可能損失個幾千塊就覺得天要塌了,上班族可能是數十萬以上,每個人都不一樣。一般來講總資產的10%是個一般可接受的數字,例如說一個人的總資產有2000萬,那投資的損失可承受的程度大抵上會落在200萬左右。每個人因資產部位多所能承受的風險也不一樣,承受太高的風險容易患得患失,不易取得好的投資成果。

就政經的局勢上來看,今年算很動盪的一年。但換個角度來看又有哪一年不動盪的呢?以今年來講可能有外患有核子危機、貿易大戰、大陸外交封鎖、內憂則是缺電、政治不確定性升高等等。會很擔心是很正常的,投資人能做的東西除賣股票外幾乎也沒什麼選擇,但是從總經的指標上來看,像是景氣訊號、採購指數、甚至於GDP預測等,幾乎都是呈現往上修正的狀況,這也表示了目前的景氣狀況仍處於成長的趨勢中,只要總經向上對於股市就沒有悲觀的理由,像是萬點本以為站不穩也沒想到不僅沒有回頭還越走越高。對於股市要隨時保持敬畏的心態,若是對於產業個股沒把握,那麼將資金轉進至ETF跟著大盤走也是個不錯的作法。它唯一的問題就是「讓人沒話題」而已,投資ETF向來是讓人哈欠連連的東西,不過投資在乎的是獲利至於話題就留給那些只想聊天的人就行了。

加入股魚好友,充實更多理財好知識

想提早結束退休展開新人生,讓投資理財助你一臂之力。

如果覺得這篇文章有幫助,
幫我按個讚,分享給更多人看到,謝謝!

———————————————————————-

Related Posts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