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很難取得有利的資訊 – 淺談利益衝突

為什麼很難取得有利的資訊 – 淺談利益衝突

社會是由各式各樣的專業群體所組成就個體而言不容易僅靠自身的力量生活,在多數的時候我們必須依賴他人的專業能力來協助取得各種資源。這在知識的體系內也一樣適用,更何況現今社會被稱為知識訊息時代,藉由網路的力量各種訊息在各地快速流動,誰能掌握正確的資訊誰就能擁有先機。

這樣的道理很容易理解,我們也普遍在社會中透過各種管道取得諮詢。但這些諮詢有時卻不見得真的產生幫助,甚至於造成更大的損傷。像是以下的案例:

  1. 信用卡債務風暴:有些朋友發現信用卡債務過高到銀行尋求解決方案時卻被推了一個以債務整合的新方案造成債務數字越滾越大。為了解決債務危機又找上了銀行貸款整合方案的業者,不僅有被迫作假信用資料的問題外還要額外付出一大筆手續費,可說是未蒙其利先受其害。而後來的卡債風暴爆發社會與金融體系也為此付出的代價。
  2. 連動債風暴:有些投資人想用手上的資金追求較高的定期收益,銀行便推出了連動債這樣的商品宣稱可以拿到更高的定期收益,沒想到收益沒拿到反造成本金大幅的虧損,這次嚴重的程度造成全世界的金融動盪也間接造成了QE(量化寬鬆)政策的推動,初期解決了金融危機卻也因為釋出過多的資金讓各地的資產價格膨脹。
  3. 房仲超商化:2015年財政部長張盛和一句:「買房不是買礦泉水,房仲家數有需要比7-11(便利商店)還多嗎?」將枱面下房屋交易資訊不對等的問題給枱面化,引起社會大眾關注為何房仲數量居然會逼近便利超商的現象。

在這段期間房地產交易有句玩笑話是這樣說的:「賣不出去那就加價賣就好」,而筆者自身的經驗也發現代銷現場有些銷售話語是這樣說的:「等下半年隔壁那棟蓋起來後,整區房價會提高現在是3X萬,下半年就4X萬起跳」,這讓人好奇的是兩棟不同地點不同建商的房子居然會產生比價效益,而且只會向上比價不會往下,這凸顯了房地產交易價格資訊的落差,讓民生需求變成炒作的商品,而後實價登錄機制的推行與稅制的調高對價格日益暴漲產生抑制的效果。

除了上述幾個事件外,像是理財商品的諮詢、保險的購買等等,只要是涉及到資訊取得變有機會發生因資訊不對等而產生消費者做出錯誤決策的現象。而這主要的原因在於諮詢方與訊息提供方有明顯的「利益衝突」所造成

 

利益衝突造成資訊的錯誤提供

利益衝突:利益衝突是指專業服務領域中的一種現象,即委託人的利益與提供專業服務的業者本人或者與其所代表的其他利益之間存在某種形式的對抗,進而有可能導致委託人的利益受損,或者有可能帶來專業服務品質的實質性下降(上述解釋引用自Wiki百科)

從解釋中可以了解,利益衝突泛指雙方在同一事件上有利益上的不同步,為了維護自身利益反而從專業性的角度提供錯誤的見解來誤導另一方。舉例來講,購屋者想買屋時原本是想利用仲介商尋找適合的房屋與價格滿足自身需求,但在實際過程中卻因為佣金制度設計的關係,仲介人員的重點反而放在如何將交易價格拉高來讓自己獲得較高佣金,至於買屋方實際的需求就顯得不那麼重要。

或是到銀行找高收益定存或是理財商品,理財專員原本應就自身對於理財商品的理解並依據客戶狀況提供專業建議與規劃,但卻因為業績制度(每月負責客戶買賣總金額)的關係,將長期理財的商品短線化,鼓勵客戶有一點獲利或是虧損時便要求轉換,看似關懷客戶實際上卻是在意交易金額是否能達成公司要求,至於客戶長期理財規劃的問題並不是該專員所關注的重點。

我們將幾個常見的利益衝突場景的原因整理如下表:

原本應該是取得專業資訊的管道卻因為利益關係,反變成包裹糖衣的毒藥。

所以當我們有徵詢需求時,最好是尋求第三方無利益衝突的單位。像是財務顧問或是佣金設計制度是因你本身受益才收取費用的產品(國外有避險基金的佣金設計為當年度獲利才支付管理費,很可惜國內共同基金沒這樣的制度,只能盡可能找尋低管理費基金像是ETF),或是現透過網路建立足夠資訊後才跟利益衝突方進行交涉避免被話語給誤導也不失是一種好的方法。

生活中每一事件都與理財息息相關,提高自己的財商就能有效的保護自己的資產不會被輕易淘空,下次在諮詢任何財務相關商品時記得多想想與對方是否有利益衝突的關係,若有的話就多一點事前準備才能獲得理想的結果。

———————————————————————-

►►自己動手試試看,立即開啟股海掃雷系統

———————————————————————

Related Posts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