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變命運作自己投資的主人 – think different
從生物學的角度來看,人類是一種群聚性的生物,主要的特徵在於組織跟領頭者。
而領頭人物具有帶領方向的任務。在群聚效應的情況下,個體要追求安全感最佳
的方式便是跟著所有人做相同的事情。若有一個人做出不一樣的行為時便會被
視為異類,甚至群體拋棄。為了融入群體之中,說相同的話做相同的事情便成為
尋求安全感最佳的選項。
圖片來源:網路 – 人是需要依附在群體下
這讓我想起以前學習攝影時有一種技巧稱為「突顯」,人的眼睛有個特殊功能,
能瞬間找出整體畫面中不一樣的事物並給予關注。從這個角度出發來看,畫面
中有價值的點在於差異點上,也就是說有個事物做出不一樣的選擇,所以得到
不一樣的結果。
圖片來源:網路 – 以該圖為例,你的目光第一時間會落在花朵上,而非葉子上。
葉子跟背景類似,故不受注目。花朵與背景顯著不同,受到關注。
而此時,想起股市有句諺語:「跟每個人作相同的事,只會得到庸俗的報酬率」。
感覺很像對吧。股市無論何時都充斥著同流性的行為,例如說,跟大家買相同
的股票,在相同的時間進場,在相同的時間賣出,在相同的時間發現好股票。
這並不是一種偶然巧合而是原始的天性使然,同一個時間點,一群媒體同時發現
了一檔好股票,而投資人在環境的刺激下也開始關注那特定的股票
,媒體與周遭人的持續談論進而強化了信心與看法。在某個價量齊揚的時間點,
內心再也壓抑不住購買的衝動,當下就成為買入的一份子。
接下來的場景,大概就是跟好友分享買進熱門股的喜悅。
從天性的角度來看,買進熱門股符合群體的期待與社交的需求(買冷門股你要跟
誰社交呢?)。社交這種事情,注意觀察一定會發現到一件事情,那就是社交的
前提是有共同的交集處。沒交集自然沒有社交,你要跟旁邊的人討論個股
當然要買進一樣標的才有得討論。這就跟辦公室文化一樣,好同事之間必然
有個共同的敵人作為兩者的交集。也許就某種程度來講,股票買賣意義不在
獲利而是在取得社交的門票。
不信,檢查以下自己手上的持股是不是跟幾種來源類似:
- 跟朋友的持股清單
- 跟媒體高頻率播報的清單
- 跟討論區近期熱烈討論的清單
如果是的話,那答案呼之欲出。請準備開始動手調整吧,只有跟一般人
不一樣的內容才會有不一樣的結果。如果說80%的人都是虧損作收,
那拒絕跟風做出不一樣的選擇那先天上便已經往獲利的群族靠近當中。
其實要做出跟群體不一樣的選擇是很困難的,那完全不符合天性。只是
投資人要做出選擇,你到底想要社交還是獲利?如果是前者就不要
抱怨虧損,因為你已經獲得你想要的東西了。
圖片來源:網路 – 投資目的是社交還是獲利增值,記得要搞清楚自己真正的想法喔!
————————————————————————————
我等等列印ㄚ~股魚大3Q~^^
「讚」
版主回覆:(08/06/2013 05:21:16 AM)
感謝你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