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續性收入與一次性收益的差異
市場消息中最容易吸引投資人目光與資金追逐的莫過於EPS成長與暴增的消息。
每每一曝光就會造成資金效應進而推升股價的上升。然而這樣的消息,事實上是
很危險的。特別是正式財報尚未公布前而消息面先行透露,在一片朦朧的情況下
形成搶進的現象。
例如下面的這則新聞: 5512 力麒資產出售的消息
僅單一季度就貢獻EPS 1.63,第三季可達 2.14 元。而該公司去年的 EPS 僅為1.25元.
換言之,該公司第四季的EPS可望較去年成長 100%
下面的資料,可以讓我們看得更清楚狀況。
EPS 預估從 1.25 跳升至 2.14 以上,真是驚人的成長。
一般來講受此利多的刺激,公司股價容易產生激勵的表現。 但激情過後
總是要面對現實,賣祖產的日子總有一天會結束的。
我們將這種出售祖產的行為,稱為一次性收益認列。為什麼是一次性,
就跟家裡的土地一樣。如果拿來種田則年年可以獲得產出,但後代一旦
賣掉了就什麼都沒了,該筆土地不會再產生任何的效益。
而企業經營最忌諱的就是賣祖產換取EPS成長假象的行為。除了該公司經
營虧損需要出售求現,在正常的情況下都應該要避免這樣的情況。而投資人
在計算公司財務績效時,更是要將「一次性收益」獨立看待,避免誤判公司體質。
故在損益表上,從營業收入到產生營業利益的部分,統稱為持續性收益或經常性利益
而處份投資與處份資產的項目則稱為一次性收益。
要衡量公司的經營能力應以持續性收益的強弱來看待。
以5512 力麒為例,在估算該公司經營表現時。需扣除處份資產獲得的9.6億利益
來估算年度表現,才不會失真。
投資人再檢視獲利表現時不要忘了看一看獲利的來源是否貨真價實,
誤將資產與投資處份的利得,當成經營能力。可是會讓投資人嚴重誤判的…
圖片來源:網路 – 處份資產獲得的財務效果就跟興奮劑一樣,一下就結束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