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關鍵技巧 -限制性資源:財報 V.s 技術線型的選擇
在進行9.14的財報快易通講座時看到底下滿座的朋友,
想到居然有這麼多朋友對於財報投資的課題有興趣,這頂讓人感動的..
圖片:錢雜誌主辦-財報快易通講座現場狀況
近年來由於數據與工具的進步,讓財報投資的神秘面紗逐步的卸下,
數據的取得也不在那麼遙不可及。這對於降低投資人的學習難度的助益頗大
這讓我想起早年學習財報投資時,常苦於資料數據不齊全。必須透過各種管道
取得數據來拼湊出指標面貌,現在的投資人真是相對幸福了許多。
不過也由於資料的取得方便也造成投資人有過度分析的傾向而不自知,
這反而造成另一種判斷阻礙。
圖片來源:網路
特別是在投資方法的選用上,過多的資源容易造成想要「通吃」的心態。
接下來讓我們來談談什麼是「通吃」以及為什麼「通吃」不是一個好現象!?
所謂的「通吃」,我將其定義為資源無限制投入的行為。
比較類似的場景譬如在選購衣物時,消費者會面臨許多廠牌的選擇
當消費者手上購買資金僅購買進一件時,消費者會在許多廠牌挑出一套
最適合自己的衣物,而這套衣物會持續使用而且珍惜。
但若反過來,手上的資金無限時,消費者會不加選擇通通買回家放在衣櫃內。
這便是所謂的「通吃現象」
當手上資源無限時,人的判斷力與專注力會下降,會無止盡的將各種
方案都納入使用,深怕錯過任何的可能,卻殊不知這樣的行為正是將
自己推入失敗深淵的開始。這就有如大型企業常發展出一堆失敗專案,
但中小企業卻容易發展出成功專案一般。
在各式的案例分析中,都會指向無限制的資源提供造成專案過度膨脹而不是
善加運用手中的資源,使得最終結果不如預期。而中小企業正因為資源有限,
必須謹慎與限制資源使用,而反在中小企業中容易產生許多「最佳專案實務」
的案例。
那這又跟投資人有什麼關係呢?當然有關係,因為投資就是一種專案管理的思維。
投資人必須謹慎看待手上的資源,不能過度膨脹。
例如:投入資金是一種資源、投資學習時間是一種資源…etc
這些都是有限制性的資源,而在投資過程中最容易被誤以為是「資源無限」的東西
便是「時間」。
圖片來源:網路
投資人總誤以為自己的「時間」無限,大多會採用各種投資方法中通通都學的方式
企圖透過各種技巧的截長補短,來改進自己的投資績效。這種想法出發點是好的,
結果卻不一定可符合預期。
主要的原因有幾個:
1. 任何一種技巧的投入時間都不足,只學到皮毛。
2. 各技巧間的邏輯有相互衝突
3. 難以針對特定技巧持續精進學習
股魚提醒一件事情,所謂的學習歷程:從陌生到玩票需要3000Hr的持續投入,
若投資人在工作之餘每天持續投入4hr學習投資,則約需要2.5年的時間。但要能
達到穩定的績效表現,至少要做到業餘水準,則需要投入5000Hr。相當於4.2年
的時間,而這僅是單一技巧的學習。而同時學習兩種截然不同的技巧時間需要
兩倍的時間,中間有間斷的話便是重來了。請仔細的思考這個問題,會發現其實
自己真正投入的時間並沒有想像中的那麼多,要同時精進兩種技巧在難度與時間
配合度上都頗為不易。
事實上,股魚早期也曾經試著採用技術線型與財報並用的方式來改進績效。
不過結果很糟糕,比較常見的情況是:當個股在低迷時財報的訊號是買進而
技術線型則是賣出,高點時則是反之。財報是逢低買進的思維,技術線型則
是買高賣更高的思維。先天上的不同已注定難以結合在一起運用。
也有可能是股魚沒有兩種同時使用的慧根吧,就本身的使用經驗來講是不良的。
所以,後來的決定便是採用單一工具「財報」形式來專注
使用與學習,徹底的放棄「技術線型」的工具技巧。
而在一場又一場的講座之間,總是不斷的有各地的朋友來詢問一個類似的問題。
「若是用財報來選股,然後用技術線型來判斷買進賣出,投資績效會不會更好?」
我想,我的經驗與答案是不會。專注在單一技巧的學習與精進反而是最好的選擇。
留幾個問題給各位朋友思考:
1. 如果精進一種投資工具已經足以滿足投資目的,那學習兩種的目的何在?
2. 專業投資人多採用單一工具進行決策,但一般投資人卻是多工具同步使用
那為什麼採用單一工具的常是贏家?
這些問題沒有標準答案,僅是個人的一點心得。也希望各位朋友有空也能想一想!!!
圖片來源:網路 – 限制資源投入,才不會無限膨脹與錯估了自己的「投資專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