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陣子上節目時,有個觀眾留言說
股價的估價法,殖利率法、本益比法都不準
想問說現金折現法是不是比較準?
想問問看達人的意見
我就跟主持人說,這是要講實話嗎?
我跟你說,這都是患了老毛病
相信「複雜、神秘、難懂」的東西
不相信「容易、簡單、易懂」的東西
殖利率法: 現金股利 / 要求殖利率
本益比法: 預估EPS*合理本益比
現金折現法:公式太長了,自己去查
我跟你講個實話,什麼叫做準?
光定義就有問題了,如果準的定義是買在最低點
那很遺憾,世間所有的估價公式都不準
而其中現金折現法更是不準
為什麼呢?我只問一件事
要怎麼知道每一期的未來現金流來帶入公式?
有哪間公司每一年的折現率都相同?
要用幾年估算折現?5、10、15年?
哪一個是正確解?
在現金流折現公式中至少有三個變數存在
我以前跟著投資學教授學投資的時候
他跟我們說,現金流折現法就算跑蒙地卡羅模擬
也難得到正確解,只要變了一點點數據
模擬結果落差10~20%都很常見
這麼複雜計算的公式,落差這麼大的結果
多因子的計算公式,本身就是不準的代名詞
居然會著迷於複雜而輕視簡單
這也是一種通病了
在眾多估價法中
我最喜歡的簡單有效的本益比法
但前提你要先放棄買再最低點的想法
反正估價買在最低點本來就只是一場夢
早早放棄無謂妄想,接受買在相對低點就好
投資會變得簡單許多
本益比法單看本益比數字高低其實沒意義
每家公司的本益比股性都不相同
不能說本益比20倍一定是高
本益比5倍一定是便宜
要搭配本益比河流圖來比對目前位階
才是有效的作法
在影片中我們透過幾個簡單步驟
1.檢查財報分數
2.檢查財報穩定度
3.檢查本益比位階狀態
找出2441超豐的本益比落在8.5倍以下時
屬於相對低點位置
搭配法人評價該公司在今年有8.8塊的水準
那這樣透過本益比法估算的話
8.5 * 8.8 = 74.8
這相當於該公司股價落在75塊以下時
就屬於相對低檔的位置
會不會更低我不知道,但我知道肯定不會是買在高點
不過這個估價法有個變數
那就是法人評價會每個月滾動調整
上述的結果是評價在EPS 8.8的時候
要是下個月評價數字有調整時
估價結果也會跟著變動
估價本來就不是算好就固定的東西
而是會隨著時間與市場狀況動態調整
要考慮的變數實在是太多了
沒必要在估價法上找自己麻煩
挑著複雜又多因子的估價公司
既難算又不見的準(如果所謂的準是買最低點的話)
折磨了老半天最後
還是會回到「簡單估價買相對低檔就好」的邏輯中
這是很多人都經歷過一輪後的心得
反正相不相信都隨便你囉
人總是要自己踩雷過才會懂老師有沒有騙人
就自己體會吧